您好,欢迎进吉林省天正低品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TEL:0434-3204066
NATURAL ENERGY
新闻动态

【学科前瞻三十年】 严俊杰:围绕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创建世界一流能源动力学科

2018-06-04 阅读次数: 栏目:新闻动态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技术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能源发展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同时给能源动力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能源动力学科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引领了我国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院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并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我们正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争将本学科群建设成为世界上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顶尖研究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一流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者汇聚的高地。

能源动力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从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紧密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特点和需求,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立足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丰富和发展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加强基础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构筑面向未来的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能源科学与技术的支撑。

能源动力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学科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前列。在能源动力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前沿、化石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转化及其环境控制、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规模转化及多能源互补与储能等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前列;能源动力系统装备与高能耗过程的先进节能、先进核能系统与核燃料等方向达到世界一流。助力我国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我国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提供科技支撑;到2035年,引领世界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配合国家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到2050年,全面引领世界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在代表世界能源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的可再生能源规模转化利用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等领域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原创性科研成果。

围绕已有学科优势方向,我们遵循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的前瞻布局到系统创新有效结合的原则,确定了能源动力学科重点发展的五个方向,包括:

1)能源动力学科及其学科交叉的基础前沿理论。重点解决先进能源转化与利用的理论和关键技术以及热流科学中的数值模拟与传热传质强化等关键问题;

2)化石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转化及其环境控制的理论与关键技术。重点解决煤炭清洁低碳高效转化理论和关键技术,化石燃料清洁高效燃烧基础理论以及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等关键问题;

3)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规模转化及多能源互补理论与储能技术。重点解决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光电化学转化与热发电关键技术,太阳能高效低成本规模转化制氢基础理论,直接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规模制氢关键技术,高温太阳能热发电理论与关键技术,新能源转化与利用的高效催化剂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等关键问题;

4)能源动力系统装备与高能耗过程的先进节能理论与技术。重点解决高效热功和化学转化与低品位热能利用关键技术,先进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能源化工系统集成优化与安全技术等关键问题;

5)先进核能系统及核燃料理论与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先进核能系统核心设计技术与高性能核燃料研发,新型核能系统设计及安全分析关键技术、先进核燃料设计及服役性能分析技术、数值反应堆技术等关键问题。

为确保能源动力学科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

1)夯实一流人才队伍基础。充分借助国家和学校各类人才计划,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领军人才,一大批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创新拔尖人才,使本学科群优秀人才的总体数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2)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建立从本、硕、博全方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科发展方向,利用大项目、大团队和国际化的优势,夯实基础,以大项目为背景培养创新素养,以前沿研究为背景培养创新能力;

3)重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平台”,切实提高研究能力;通过承担“大项目”实施抢占世界能源动力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实现“能源+”理念;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引领国际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增强相关学科方向在行业领域中的影响力,获得“大成果”;

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合作,深化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实施“高新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计划”,引导教师积极致力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高新技术前瞻性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推进成果技术转化,增强行业影响力;

5)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依托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热流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能源高效节约与可再生转化利用的热物理基础”和“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等国际化平台,坚实推进能源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瞄准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坚持自身特色,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全面推进学科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我国坚定不移地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为能源动力学科提供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西部能源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先进的学科平台,实现学校能源动力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早日跻身世界一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科技重要支撑。